當你欲為或不為一事之時,當你欲得到或捨棄一物之時,均應在考量他們的價值。若不考量價值極可能導致損失;反之,若考量價值則極可能獲益。
何為價值?價值是一種有益或有正面作用且不違道德的性質。價值觀即對人事物的益處或作用及其地位的看法和評價,為決定行為取向之原素。每個人的價值觀不盡相同。其受環境、社會、文化、家庭背景與經驗的影響,見仁見智。其有相對的穩定性,又可隨知識與經驗的累增而改變。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不同人的行為取向。有正確的價值觀方有正確的發展。
道德是人們生活時正確或好的行為規範,結合道理與人性。其因文化而略有所異。道理即合理的根由。理即事物的規律與是非的標準。是非的標準約定俗成,雖為公認與社會習用,但可因地方文化或因人而異,如對美的看法,而規律指事物必然或穩定出現的因果關係或現象。人性指人類的理性與良心。理性是人類通理的能力。良心是人類天生的善良之心,不忍害人害物與他人受苦之心。人的情感能力強,能體會生老病死與被害的苦。在出生之際即已體驗到的苦深埋在腦海裡。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又有思想,人能體會本身的苦,便會明白對方的苦而自發同情心。人的同情心隨學習與境遇而有所差異。如見他人遇害的慘狀,或多或少會起的憐憫之心,或者幫助他人看到他人快樂的表情時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感到高興而起的愉快之心,此即代表人類有著與生俱來的善心。道德總括即不害人害物如同不害己之準則,為自身之修養,不論明暗,為正而歡。人生每天充滿考驗,意志堅定,不受邪念的誘惑,不怕失敗和挫折,勤於正業,即為永全勝者。
價值之性質須不違道德,因若認可害人害物害己而獲得利益,將會產生為了利益互相破壞侵奪或互相殘殺的混亂局面,如此做法定有損各方利益,違背欲獲利益的目標。
順述,社會是具有一定關係、文化、經濟和制度的範圍內共同活動而聯繫的群體。文化是某一地區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以人類智慧所創造的成果的總和,如文學、藝術、哲學、科學、宗教、教育等及與之形成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等。文學是由語言文字表達的藝術。藝術是塑造鮮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方法。思想即經思維產生的結果。哲學指愛智慧,是以理智批判事物,尋其原理的學問。科學是運用實驗與推理獲得客觀定理的知識體系。宗教是要求人們信仰自己所信奉的超自然主宰者,遵行其規便能得救的體系。教育是開導人的事業。經濟是一國國民生產關係與收支狀況的總合。另外,家庭背景則是指人的出身或其家庭的社會階級與其在家庭中成長的經歷。
時間見證與改變了許多舊與錯誤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領向新與正確的文明世界、康莊大道。
人有別於動物在於大腦除了有處理感官所接收的刺激所帶來的信號的機能系統,第一信號系統外,其有高等動物所無的第二信號系統,即有處理語言和文字刺激信號的機能系統。人的大腦比起動物能處理更多訊息因此更能判別事物的價值性。人能以理性選擇事物、能理解世界、能改造世界,而動物只能靠本能行動來適應環境。據此,人應明辨於動物而擇行正路。
對於益的對象與看重的次序因人而異。世界上最具價值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且有限因而最有價值。若問人活在世上是否有價值?答案是因人能做有價值的事而有價值。實踐美德是最具價值的事。實踐美德能提升自我,利己又利他。
人類有同等的本質因而平等。維護全人類平等的保護權是極具價值之事。若權貴與富人有特權濫用物資、任意囚人、任意傷人或殺人不償命的話,必侵害他人利益、自由甚至生命,違背道德。自由是生命應具備的功能,體現生命的價值。沒有自由,生命就不是活的,也就喪失生命的本質。自由的生命中,有自由的思維能力,本能能思能選;有自由的活動能力,健康的人能自由活動身體器官;有自由的言行能力,能自由發表與行動,但此自由不能侵害他人,必須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不違道德。為了維護所有人的生命、自由與利益,人人必須有平等但又不違背道德的保護權。
集體是個人的整合體,個人又是平等的。如果犧牲一個人能救集體的話,也要那人自願而非強迫,人的生命平等,若強迫便不公。那人是否欲為他人或集體犧牲便會以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做出選擇。例如愛國,有烈士視國人如家人,也為敵國的惡行不滿而戰,自願為國犧牲。須要一提的是愛國不一定指要為國犧牲性命,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保護環境,或自行捐款,為國人付出利益,亦為愛國。
人比動物更有價值是因人的智慧、情感與創造力優於動物。至於動物的生命,應分有害、無害、食用等。有害者如害蟲或亂咬人的惡狗當滅。無害者勿害之,因其亦為生命物。食用者勿濫捕殺以免出現短缺或滅種。植物的生命則屬大自然,有害的植物如毒草可去除,有益無害的植物應保護,因保護大自然對人類本身有益。
對人生最有價值的應為健康、家人、修養與財富。彼等以不違道德為前提且有益遂有價值。世上凡有益於健康、家人、修養與財富又不違道德的事物即有價值。好的價值觀能衡量一切而做出好的選擇。每個人均有追求的目標,而終極目標就是快樂。人們每時每刻都在作選擇,當選擇與優先處理有價值之事物,方為明智之舉,亦為快樂之源泉。
健康
生命中健康第一。為何健康最為重要?若無健康,已自顧不暇,何能顧及他人?即如同要讓殘障人士照顧他人,實有問題。就算再富有,若無自由的健康亦困心。金錢亦不一定能買到健康。須保有正確的飲食與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有助於健康。身體與心理均須健康方乃健全之人。一個健全之人更能助人。顧及自己健康的同時亦勿損害他人的健康,方有道德。身體健康即身體安適有力,無疾病與缺陷。照顧好自己、不抽煙、少飲酒、不食太油膩的食物、多吃蔬果、每天睡眠充足、做適當的運動、保持清潔等均有助於身體健康。那心理怎樣才算健康?思想、認知、行為、情緒等符合真理與道德的規則,心理即健康。增知識、開眼界、達客觀、曉善惡、分是非、明因果、知利弊、運真理、行正軌等有助於心理健康。真理是符合客觀實際、不矛盾且不變的道理。身體健康方面,如因睡眠充足和飲食恰當而精神飽滿和氣力充足,能使思維穩定,認清事物,促進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方面,如思想正確,能改惡向善,保持好習慣,運用真理,分辨真實與虛幻,頭腦清醒,冷靜智行,調和情緒,意志堅強,行為正當,能使身體不受害,促進身體健康。倘若不顧健康而倒下,即全無矣,既對自己無好處且無法照顧欲照顧之人。因此,有助於身心健康的事物皆值得去做。然而,若要為所愛的人犧牲健康,那就要依他對你的重要性而定。
家人
家人的溫情能暖化冰山,盛開花海。在你無助的時候,有家人在身邊陪伴你、幫助你,不是會感到溫馨亦會有愉快的心情?有人認為若已無家人亦可有友人來代替,但友人還是不能完全代替親人血親的地位。古語有云:『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可見極重視一家的親情。父愛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貞皆是家人間應有的美德。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丈夫妻子,一家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由家人組成的,以血緣與婚姻關係為基礎的社會單位。家庭不僅影響個人的幸福、亦影響社會的安定與國家的穩固。無家就無國。有家人的幫助、教導會更幸福。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不僅有責任養好,亦有責任教好孩子。而孩子應愛惜自己的父母,因無父母便無子女。有緣成為自己的父母或孩子是天注定,大自然的規律,應珍惜。父母是世界上最親的人,也應是最疼愛孩子的人。若每家不合,社會就不安,社會不安國家就動盪。再者,若世上無家,人類歷史將斷。動物諸如貓或烏鴉亦有親情之感,何況是人類。
修養
修養指修治涵養自身完善正確的人格與思想並實踐美德的能力,具有約束自己思想行為的力量。美德,道德的升級版,是優越的道德。除了不害人害物害己外,又能利人利物利己,就是美德,其為內在美。修養並非做與人看,而是見證自己的優點,是自覺。有正確的思想,不被邪曲左右,品學兼優,定能有所成就。
端正、有禮、勤儉、堅毅、慈善、明智、勇敢、節制、寬容、公平等十種美德人皆應具備。端正即不偷、不亂、不殘害、不破壞、不遷怒、不怨天尤人,為人羞惡清白,言行合法合情合理。有禮即不狂妄自大,不野蠻,言行合宜,遵守禮節,不以粗魯的言語行為、吆喝聲、破壞、暴力等待人處事,知悉尊敬他人,人家才會尊敬自己,即使長輩亦須懂得尊敬晚輩才會被尊敬。勤儉即勤勞而儉樸,做事努力而不揮霍,開源節流,量入為出,知曉坐吃山空。堅毅即有不屈不撓、堅忍、堅強、堅定不渝的意志力。慈善即仁慈善良,有不忍害人之心,且有助人之思想行為,以助人為樂。孝為善之本,諸善以孝為先。明智即明白事理,運用知識,擇行正益,目光遠大,沉穩小心,知過不犯,不亂自心。勇敢即遇要事不退縮,面對現實,負責任,敢作敢當。節制即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使之不過度,能避免對自己與他人的損害,阻止犯罪,容人容事,讓自己更健康與優秀。寬容即胸懷寬廣,寬宏大量,容人容事,能饒恕自己以及他人,知道每個人並非完美,自己也並非完美,能寬容自己,也能寬容別人,得饒人處且饒人,凡事看得開,心情閒適。須知寬容並非怯弱,好復卻為自殘,會給自己蒙上壞人或野人的陰影,而能寬容的人氣度非凡。公平即待人處事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依法合理。有以上十種美德的人定受人敬重。
有人或許會問,若行美德而不為人知,無法受讚美是否有價值為之?古語有云:『君子坦蕩盪,小人長戚戚。』『君子德風,小人德草。』『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俗語曰:『助人為快樂之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做事但求問心無愧。』美德是高尚的人所具有的特質;是自身修養的成果;是人優美的品質。行善不圖揚,善之美也。正善思行,知理實行。美德貴在實行。高峰凌九天,大海納群川。不肇事,不畏世,自然安適。君子應改惡向善,突破邪惡,能容挫折,崇立峻德,大人不計小人過,善懷多樂,永保聖心,自發無限芬。大人應為正善而歡豪。
財富
財富涵蓋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物質財富包括金錢與物資。物質即獨立於意識外的客觀存在。物資即生活或生產中所需要的物品。精神財富包括由學習和經驗所獲得的意識上的收穫,即知識,以及運用智力所獲得的成就,是無形的財產,如著作、業績和發現或發明。智力即認識、理解事物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指所獲的認識與經驗。某財富是否有價值獲取,須考慮到道德、時間與效果。知悉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要懂得分配時間,優先處理富有價值的重要事物。
物質財富
生活所需的食物、衣服、住處等與生產所需要的機器、材料等皆為物質財富。衣食住行醫育器,皆需錢易。但金錢或物資須靠努力獲得。損害他人而獲得的財富是不道德的。當勤奮節儉,珍惜每資源。省一元等於賺一元。然應花費時亦須花費。莫過於節儉。須捨得用在必須品或有價值之物上,亦當為有能力花費而驕傲。只是切勿亂加揮霍與暴殄天物,否則定自食其果。例如購買東西時首先關注的應該是價格,是否物值其價,亦因若錢不夠如何購買?若是亂花錢影響日後健康生活就不值得。再來就是對應價格的品質和意義,其實用方面、耐用方面、賞心方面、紀念方面等。大自然環境資源亦為物質財富,不可濫用或破壞以免害之害己。其資源即如樹林提供的果實與木材;江海提供的魚類;新鮮空氣對健康的益處;大氣層抵擋紫外線的功能等。須知保護大自然環境對自己有益。
精神財富
一切大小非物質的意識上的收穫和成就皆為精神財富。如在學校、工作、學習、研究、創造中所獲的各種知識。由學習或日常生活中所獲的知識或者前者所留的前車之鑑即為精神財富。例如見別人被一塊石頭絆倒,就知道要小心否則也會被石頭絆倒。若吸取教訓便是做了有價值之事。另外,如藉由查問所累積的知識能得知如何投資才會有更高的投資回報率。此外,文學和藝術作品,事業上的成效和成績或者新原理、新方法的發現或發明等亦為精神財富。成就富有益處。例如,詩歌、文章等能陶冶思想、學識、情感;事業上的成效和成績代表亦能促使進步;發現或發明能帶來便利和舒適。據此,精神財富產生文明世界亦能創出物質財富。
就時間與收穫,舉例而言,用一段短時間而得知去處並無欲尋購之食物,即有價值。倘若費時過多,影響到接下來的作業或工作,而影響到成績或成果,小收穫影響到大收穫即不值。因食物有選擇性,可有其它替代,勿因小失大。又例如明知時間已太晚依然執意去,無法獲得欲獲之信息即不值行之。另如用餐的時間到,先進食後再工作是對的,勿害自己餓肚子生病;或如就寢的時間到就該就寢,勿硬撐累壞自己。那是否要學會或精通一切?答案當然是不需要。切記人生的時間有限,應只選所喜愛的與有用有益的,莫強求,勿浪費時間與精力。
生命有限,人生匆匆約百年,死後化為黃土。一個有修養、有成就的人受人欽佩,萬古流芳。努力學習就可獲得學問。學問必有用處,其成才幹。善加應用知識,努力實踐大志,有志者事竟成,選擇有益的正當行業,無論何種行業,定有莫大的成就,助己及人。
接著列舉世界上一些事物的價值性及有助於價值觀的種種事物和概念。
史事篇
歷史是一面明鏡讓人反觀警醒,除舊惡,迎新善。
翻開世界史,在舊石器時代,人類使用石器作為工具,工具隨時代演進從簡單演變為更精練與複雜。此時代的人類使用打製石器,以狩獵、捕魚與採集的方式維生,隨之亦創造出下葬儀式。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已進化至智人階段,發音器官進化和思維水平提高,比起之前以雜音交流的原始人,人類發音逐漸清晰,創造出早期語言。到了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使用經琢磨過的燧石與精製石器、製造陶器、建造石墓,並發展出早期部落群居、農業、畜牧業以及青銅製與鐵製的工具等,隨後亦發展出交通工具。此時代,由於人類尚不了解大自然的規律,為解釋大自然萬象,人類開始產生信仰,包括對天地日月的崇拜與視之為造物主。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逐步發現、製造與應用有價值的事物,開始步入文明時代。隨著農業穩定的發展,帶來充足的糧食,人們不需要再從事漁獵性的活動,人口密度提升,社群開始分工,出現各種手工業,而國家在應社管理和規劃的需要中誕生。書寫與貿易在社會正式登場。長途貿易亦開始出現。隨之而來的是東方與西方各種哲學與宗教的興起,各種思想、道德、教育、藝術在東方世界與西方世界各國接連湧現流行。彼時,世界各國又伴隨著無數的戰爭與和平的實現。世界諸帝國此起彼伏。在封建和神權的摧迫中,人們發起自由主義與平等主義,繼而出現了民主國。之後,經歷了世界大戰的各國,認識到戰爭的慘痛代價,為了消除國與國之間的衝突與阻止戰爭再現,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建立了聯合國。另一方面,科學的發展與應用,使人們能洞悉宇宙的奧秘。人們開始以機械生產代替手工生產,又產出電器及快速交通工具,醫療亦有所改善。
縱觀史變。自古代的蠟燭到現代的電燈;自古代的紙扇到現代的電風扇、冷氣機等,科學應用在發明創造中,提高了生活的品質,使人們生活更舒適。此外,從古代的馬到現代的交通工具;從古代的飛鴿傳書到現代的電子通信與網路,科技的發展使人們能快速地交流、獲得資訊與到達目的地,縮短全世界各地的距離,成就地球村。另一方面,用機械代替手工生產,能以更短時間與更少勞動力生產更多產品。這些都是追求與實踐知識的成果。然而,自然界受工業的污染和破壞卻遠遠超過古代,如全球暖化和空氣污染等。因此,在關注一方的價值時亦不可忽略另一方的價值,亦須保護人類唯一的家園。
科技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舒適與方便,但對科技發展的自傲卻給人們帶來了災難。二十世紀初,一艘當時最大的豪華郵輪,英國的泰坦尼克號,展開首航。出航幾天後,一天早上,在橫渡大西洋時,船長接獲多次冰情報告,下令航線改移,而船繼續高速行駛,這在當時是標準的海事做法。由於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海上冰塊的風險不大,亦可緊急閃避,況有別艘郵輪即使衝撞冰山仍能完成彼航程,船長認定任何情況對當時先進的大型船舶都不會造成進水沉沒的危險,而以準時到達目的地為優先。當天半夜,瞭望員在泰坦尼克號的正前方發現一座冰山,指揮官下達全速反轉的指令,然而為時已晚,泰坦尼克號的右舷撞到了冰山,船體凹陷,造成鋼板接合處一段段開口,海水進入,郵輪緩緩下沉,船員隨即讓乘客坐上救生艇。當時人們的觀念,救生艇的作用僅是為了將倖存者運送到其他附近船隻,並非為同時撤離所有人員到救生艇上漂浮靠岸而設計,只需依賴有經驗的水手,無需浪費救生艇。因此,不僅救生艇不足,而船員又未得到充分的疏散訓練,不曉得救生艇即使載滿人員亦可安全漂浮,許多救生艇下水時只載了一半人,以女人和孩子優先。兩個多鐘頭後,郵輪完全沉沒,大部分的乘客和船員上千名死亡。日出後,太陽的光芒照著無數大小冰山以及郵輪的碎片,景況一片淒涼。之後,調查得出的結論為救生艇的數量不足、救生艇未正確配置地裝滿人員、船長未能適當注意海上冰情、在危險區域內與眾多的冰情警告下仍保持著極高的速度。雖其遵循慣例,只能歸類為天災,但自大和缺少訓練亦導致此次的災難,後人應從鐵達尼號郵輪事故中吸取教訓,小心駛得萬年船。
人類開創了文明世界,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類社會進步開化,由蒙昧、野蠻的狀態進入有文化、有教養的狀態。物質文明即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創造、應用和累積的物質成果,包括各種器具、物品、建築等。精神文明則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創造、應用和累積的精神成果,包括道德、思想、教育、科學、藝術以及文化中的各種知識。古來人們通過貿易、探遊等,把一方的文化帶到另一方,使文化得以交流,使各地能鑒其本身文化,對其本身的文化添菁去蕪。另外,亦有因殖民的緣故,使異域的先進文化流入文化較落後的殖民地,使該地的文化得以發展。然而,代價卻是使該地的人民失去自由與在各種程度上被剝削。人類的文明持續地發展進步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亦不斷升級。
從社會方面觀察,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已開始群體生活,隨後形成原始部落,各個原始部落依生活環境,逐漸養成生活方式或習慣,遂演變成獨特的文化。原始社會由親族組成,生產資料平均分配,共同勞動、消費,由家長管理。那時的人們使用石器,以採集、漁獵為生到發展出農業、畜牧業。隨著社會分工和生產範圍的擴大,原始社會逐步瓦解,出現了奴隸和奴隸主的階級,形成奴隸社會。奴隸主佔有生產資料和奴隸,掌握政權,殘酷地剝削奴隸,任意殺害奴隸。奴隸社會階級鬥爭激化,後為封建社會取代。在封建社會,君主把領地分封給宗室與功臣,地主階級掌握國家政權,講究階級觀念與尊卑關係,居下位者必須向上位者效忠。地主佔有土地,農民被被迫租種地主的土地,被地主剝削,群眾服從君主的專制法。隨著時代演進,在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歐洲興起了反對封建思想與宗教束縛和推翻封建的制度與教會權威的控制的思想運動,提倡民主政治、自由思想、個人發展等進而誕出了資本主義社會,建立了自由市場,亦催生了民主制度。資本家以私有的財產投資企業並僱用自願的勞動者生產或進行勞動,給予勞動者相對的報酬。社會主義社會,繼之誕於另一方。社會主義認為勞工的勞動沒有獲得與生產產品相同比例的價值,構成剩餘價值,而剩餘價值成了剝削的來源。由於勞工沒有資本,必須替資本家工作而換取酬勞,雖可以自由選擇替哪個資本家工作且是自願的,但若不工作便會受餓,在某種程度上被剝削是必然的。社會主義主張生產資料如土地、廠房、機器、工具等為公有,以無產階級的民主進程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專政,由社會主義的民會選舉而產生的政府管理,根據需求而非利潤規劃生產,依照每個人的實際勞動分發利潤。進一級即共產主義,視革命為必然之路,主張廢除私有財產制,由政府控制各方面的經濟生產,按須需分配給每個人,每個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能自由利用時間努力與享受且能獲得所需。會誕生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由於十八、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工廠商大量積獲財富,而許多工人卻日益貧苦,且那時的國家並無較完善的保障工人的法律,如禁止童工、限制工時、保障工作環境等,不似如今改良的帶法律保障的資本主義社會,導致工人雖自願但卻被不公平地剝削。許多國家曾以暴力與獨裁投入實踐共產主義而失敗。歷史上,能完全按共產主義之意識形態或觀念,如實除去私有財產及階級的國家尚不存在,有的只有政府全面控制經濟體系,或壟斷大型產業,並施行如就學免費,全民醫保的國家。
轉視哲學。中國傳統哲學對事物多以類比解答,如陰陽五行,並重視人倫,較注重內在道德與道理,促成中國人的責任思想,修身保家衛國,而西方傳統哲學除一些宗教思想外,多以理性分析與客觀驗證來獲得知識,如運用邏輯、經驗與實驗,並重視個人利益,較注重外在實利與客觀真理,此為西方科學發展的重要來源。西方的文化精神,除科學與邏輯學外,多來自宗教,以信奉其教義為基礎,中國的文化精神則多來自儒家倫理。
西方古代哲學傾向研究客觀真理,運用邏輯,而從中世紀論證神的存在,到近代關注現實與人,追求自由平等與由經驗和觀察而得的理性知識,開啟了先進科學的先河。中國哲學以儒家為傳統。儒家崇尚自身休養和倫理道德。另外,道家思想亦是中國具有影響力的哲學思想,提倡道為生成萬物之源,道法自然,應順應自然,反璞歸真。中國哲學自近代起開始吸收西方哲學後,對之與本身去蕪存菁,使中國發展得更強大。
繼看用生命拼搏的戰爭,即使獲得勝利,發動者是否有考慮到那些犧牲者及其家屬的痛苦?世界大戰造成數千萬軍人傷亡,大量平民因饑荒疾病喪命,曾經繁榮昌盛的諸國變得蕭條衰弱。因此,以歷史為鑑,阻止發生對多方有大害的戰爭是正確的。
自古代殘酷的刑法到廢除死刑的演變,是給個人生命的重視。唯有廢除死刑一事卻不被所有國家實行,但應審慎。若是如強姦殺人犯或搶劫殺人犯對其執行死刑,除暴安良較能服人。因其不僅殘害,且奪去的亦是一個寶貴的生命。
世界著名的萬里長城,在重山峻嶺上,逶迤伸展,綿延萬里,宏偉壯觀,是中華民族先人智慧與血汗所結之碩果。從文化角度看,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七大奇觀之一,是很有價值的人文景觀,物質兼精神財富。然而從建造一事看,它的建成是由歷代數百萬人的血汗,並且約近百萬人犧牲生命所換來的。長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物亦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墳區。長城首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在秦、漢、明的時期修築的規模最大。長城的萬里長自秦朝開始。秦朝時,原先國與國之間互防的城牆被拆除,並連接修築北方的長城以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襲。眾多的人民被迫去修築長城,繁重的工程帶給當時的民眾極大的痛苦。在苛刻的工作環境中,勞死的眾多民工遺體被埋在長城之下,亦有許多人被活埋作為地基,不僅健康,連性命都送了進去,在抵禦敵侵上又未能起絕對防禦作用,形成悲史。長城雖能防部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卻不能阻止大規模的進攻。若要選擇,應以那些苦工的生命為重,憐憫那些苦工。貧富生命皆平等,勿殘害人命。因此是可言它不值被建。
歷史上的暴政皆被人民推翻,推崇仁政,因其看重每個人生命的價值,使每個人能夠健康發展,既能安身,又能興國。以暴治人不如以德化人。
自古代的君主制及輕視個人權利至當代的民主制及重視個人權利即對每個人的價值的肯定。當權者若能傾聽大眾的意見,為人民設想,則國家定盛。解放使每個人的潛能與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以及促使社會經濟的成長與發展。無論是何種主義,只要是為了大眾的福利,不迫害人民,均無不可。
整體主義在封建時代,如盡忠報國,常被專制主義操縱以利專制者,個人的思想不能得到解放。然而,若個人主義過甚,則可能忽視家庭及他人,形成極端個人主義與極端享樂主義,影響良好政治與經濟狀況。
人類發展的同時亦常受瘟疫的侵襲。瘟疫即流行性急性傳染病自古就在侵害人類。在尚不了解大自然客觀規律的中國古代,人們常會舉行祭神驅瘟的儀式。此方法非但無法解除瘟疫,反而會延誤防擴與治療時機。但在中國古代,政府亦已會騰出一些住宅或建立隔離所,隔離傳染源,並集中對受感染的病人治療,亦會派太醫到地方為民眾診斷,或者將能治療或能預防的醫藥分給民眾。此外,政府會給在因瘟疫而死的人的家屬安葬費,使其能及時安葬,既能防止疫情擴散,亦能安慰其家屬。隨著經驗的累積,預防法亦日趨科學,從單純的祈禱,人們開始知道要注重環境與飲食衛生。在現代,瘟疫如瘧疾依然在發生。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病之際,世界衛生組織請求所有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向公眾宣傳病毒的風險與如何保護自己,測試、隔離、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並追蹤接觸過的人。此肺炎傳染病重者可導致死亡。其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在人際間傳播。症狀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如果發現有症狀應立即看醫。預防法如戴口罩;勤洗手或保持清潔;避免前往大眾場所;與他人保持距離等。中國、菲律賓以及世界其它一些國家實施疫區封鎖隔離防疫措施。如在菲律賓,封鎖交通,不准公共交通工具行駛,只准銷售食品、生活用品、藥品的店和銀行、匯款所等開張,醫院門診和諸多部門亦大多都停診不療,還實施宵禁,犯規者將被囚禁,另外亦有消防車沿街噴灑,此應只是追求形式的作法。不僅菲律賓,其它國家亦有實施類似的措施。這些措施有正面效應,能防止疫情擴散,亦有負面效應,人民失去生計,交通無法,亦有人因此失去工作。須知並非只有此肺炎病,尚有其它嚴重的疾病需要花錢和立即醫治,若無生計或有緊急事件臨時又無交通工具,人民即苦。菲律賓為了該國人民暫時失去生計,贈送人民食品與輔助金。輔助金傾向窮者中的最窮者,給其他合格者如殘障人士的甚少。另外,贈送的有限食品並非每一戶皆可公平領取到。舉例而言,奎松市古寶聖洛克區的行政人員聲稱不是他們決定要發送食品給哪戶人家,不知道何時會發送,全有社會福利部的人員決定,但市政的社會福利部人員卻說他們參與其中。當居民欲告知該區的行政人員社會福利部人員所說的話,該區行政廳的前線人員卻亂喊檢驗出的溫度過高,不讓通行,他們又說一定要呈現已停止發放的可由身分證代替的通行證方可進入,竟存歧視。當然,並非所有地區的行政機關相同。封鎖隔離措施不錯,但亦應考慮到人們的生計,不宜施行太久,同時應不侵犯人民的權利,不應歧視、不應使用暴力和應多體諒人民,勿厚此薄彼方為好政策。而後,為預防人民繼續被傳染,各政府讓人民接種疫苗,比起古代,應對瘟疫已大有進步。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自古洎今不斷對永恆不朽的美德的承認與實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與人心的健康成長,通過個人的實行與政治的實行,使人們活得更快樂。
義務篇
無論是否明文規定,若正善即當行。
軍人肩負保衛國家的責任;職工肩負企業發展的責任;老師肩負教出品學兼優的學生的責任;醫生肩負醫好病人的責任。如前幾例,擇其職即應盡其職,不應敷衍了事。將崗位與分內之事做好方能獲好成績與好評聲。而身為國民如在聽到他國人民說祖國是垃圾時,雖並非任務,但反駁地道出祖國的名勝之處會為之感到光榮,明白唇亡齒寒,本身亦為祖國的一員。
職責是否是絕對的?且看此例。在新型冠狀病毒病檢疫期間,奎松市通往古寶地區的一條近醫院的街道的檢查站的一名駐兵要求一名過路人呈現通行證,過路人告訴他前幾天已向地區行政機關要,但那裡的人告訴他已不發通行證,只須呈現身分證即可。然而這名駐兵不通情理,不接受殘障人士的身分證,說要過路人呈現通行證是他的職責,而讓這名腳有問題的過路人繞遠路。其實他們已有檢驗器可檢查是否有病,通行證根本是次要,且問題亦出在該地區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雖查看通行證是他的責任,但如果是一個有德之人即應通情達理,體諒別人。倘若有害人之處,如受令下毒害人,即使是職責所在亦應通權達變。當那個人又一次要通過那檢查站時,告訴檢查站的駐兵與他的同事已拿到通行證,但他們卻說即使有通行證也不能通過,依然讓他繞遠路,卻讓其他人通過,顯然心存歧視。這般他們就不僅不盡責亦缺德。
國家禁止亂砍伐森林、禁止污染江海、禁止濫捕魚、禁止使用不能循環利用或難化解的材料、禁止排放廢氣皆為有益的環保措施,若等山塌水漲、氣候轉惡劣、陸生與水生動物滅絕方行動將為時已晚。作為有道德的好公民無論是否有人督促皆應遵循,亦因其在某種程度上定會受到影響。
駕駛員見有人闖紅燈,如能煞車或改變方向不撞向他,即應避開,雖是闖紅燈的人之誤,駕駛員可不承擔法律責任,但也要想到如果是自己被撞到的感受,進而寬容他。當然,闖紅燈的人亦須明智,勿害自己遇險。而如果看到動物如貓亦應可憐牠,避開不撞,因其亦為有感覺之生命體。
不平的世間有人害得人變殘障卻不承認,強詞奪理,推託責任,被受害者咒罵,且因果相應,之後他們遇到災禍,受到應有的報應,方知報應不爽。
無論是否會被發現,不做害他人他物的壞事,行君子之道,如太陽般光明正大,又如神般聖潔宏雅,即是正派的主角,心就會為之自豪。
取向篇
養成好習慣,擇行好路向,定有好收成。知過能改而善莫大焉。為做錯事後悔,後悔後就要改,改了,樂泉就會湧出。無論如何,與其等著去糾正過錯與罪惡,不如不讓過錯與罪惡發生。做一個好人,遵守道德,修行美德,不遷怒,不怨天尤人,不只是會給人留下好印象,自己也會高興。
以下為例:
課餘之際,小良的同學們常玩電子遊戲,而小良則在搜尋課外知識和寫作。老師得知後,翌日便在班上教道:“迎風翻開書讀或定氣著筆寫作,與急息玩電腦遊戲相比,能長學識,能助己助人,作為消遣活動,更有收益。那些沉迷於電腦遊戲的人們,不顧學業,不務正業,不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把自己當成虛擬世界的英雄,在現實世界卻像隻狗熊,不僅健康、名譽、財富皆損,亦負家人之期望。”
放學後,在人行道上,一名男子踩到別人便若無其事地徑自走去。旁邊的小良母子注意到,兒子隨即問他的母親:“剛才那個人踩到別人不說對不起就走去,對嗎?”母親嚴肅地回答說:“當然不對,切勿學他,他這樣做不僅令人生氣,而且他應該知道這是野人的本色,並無可引以為傲之處。”
小良就讀的學校將舉辦旅遊活動,負責人在選擇旅遊地點項目時欲選一處遊樂園,主任得知後向他建議:“要去遊樂園遊玩不如到博物館遊覽或名勝古蹟觀光,富含教育意義。讓學生們觀看古文物或觀賞壯麗河山及古代遺蹟,欣賞風物同時又能了解歷史,可以增加知識、開拓眼界、知古鑒今,比起遊樂園的單純娛樂活動,能使學生獲益匪淺,尤值一行。”他聽後接受主任的提議。經查詢,因博物館在預定日期客滿而選擇當地的一處名勝古蹟,雲頂古城。
時臨旅遊日,同學、家長、教職員等一行人乘著旅遊巴士來到雲頂古城。那巍巍的古城彷彿浮在雲端,導遊一邊帶領群眾觀光一邊介紹其歷史。原來這座雲頂古城建於數千年前,是當時的人們為了躲避戰爭而在高山上所建,此處並無統治者,人們純樸,各盡所能,各盡其職,互相尊重。然而幾千年後,因有外人探知此地而加入,風俗漸變,建新市,換新貌。其遺留的古城遺蹟是古代人們渴望和平和實現美德的精神。
此次旅遊中,同行的小良父親大員是一個見識廣博的人,他看到古城風景區許多餐廳的一些顧客留有很多未吃完的食物,就對身邊的朋友說:“你們看那些人留下那麼多飯菜不吃完,是純粹已過飽,或者不合口味,還是圖年年有餘,抑或為展富餘?豈不知有許多人正在挨餓?那些食物對不愁吃的人可能沒有價值,對那些為三餐發愁的人卻非常有價值。若真是暴殄天物,損者亦將會是他們自己。”
在遊逛的一行人經過珠寶店和手機店,其中一人問大員:“你看璀璨的鑽石與相同價格的多功能手機如何選擇?何者更有價值?”大員答道:“我想答案應依情況而定。就手機迅速過時,鑽石永久珍貴的事實判斷,結論是以收藏品為言,擇鑽石優。然而。若尚無手機,擇手機優,因可利用其多功能獲益。”一行人在旅遊區觀罷回家。
小良的哥哥理人在一家外國公司工作。有一次,他在上班時因用詞不當又寫錯字被老闆責罵還被同事嘲笑,欲辭職,但工作又不是那麼容易找,心情很不好,恰好他看到一本舊書於是就翻開來讀。他讀到一些歷史和成語故事後,領悟到人誰無過、有容乃大、自立自強的道理,繼而突破窘境,決心改變自己,亦不再傷心和生氣。之後,理人用詞恰到好處,言談至理,老闆與同事們都對他刮目相看。
因未拿到政府的補助金,理人去詢問地區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卻屢問不應。旁人看見細聲地言道:“人家不說他,他自己也應意識到他就像條啞巴狗。”之後,理人轉向其他人員解釋需要到遠處的醫院不能一直待在家等。那人卻告訴他:“如果不在家等就無法拿到。”走出去後,同他去的人問他:“為何不繼續與他爭論?”他答道:“這種人聽不進人話,不必跟這種小人一般見識。”
理人的腿曾受傷而患有腿疾,他到馬尼拉的扶西蕊野斯公立醫院,問護士一名骨科顧問醫生熱魔斯在不在,欲請護士問他是否可修改日期。醫生在裡面聽到,大聲吆喝:“出去!到外面等著!”其他病人聽見在一旁評道:“這個醫生真沒修養,病人有禮,即使是長輩亦應禮尚往來。”
看到別人挨餓時,理人常贈予他們食物或錢。他的朋友見到便問他:“你又不是很富裕,為何要幫助他們?” 理人答道:“不知你是否見過,有些乞丐見別人窮困時也會幫助他。使他人高興,自己也會感到高興。你自己也會有無助的時候。勿害人且看到別人有需要之際,如力所能及,助他一臂之力,你一定會感到高興。”
理人的朋友浩君因激動不小心把手中的玉杯掉在地上摔碎了,撿的時候又刮到了手,生氣的想:“要不是剛才被他說,杯子就不會碎掉,也不會刮到手,一定要報復他。”當欲進行報復行動時,忽然想到古賢規諫:“君子不遷怒。古來,尚君子,貶小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作君子勝於作小人。”他想了一想,最後決定放棄報復。
遭竊的浩君亦欲行竊但被發現而失敗,悶悶不樂。此時,腦海中響起了母親生前對自己說的話:“不偷盜、不做違法的事就不怕任何人。不要學小人,要做能讓人尊敬也讓自己尊敬的人,就會快樂。”浩君心中霎時開朗道:“罷了,本來不應做,就此致君德。”
浩君要進一家店時因穿得不太好而被瞥視說不准進入,非常不爽,但少頃間,他忽然想到古人曾受胯下之辱而能立有大功,便不再生氣,轉而修身養性,建立威名,德孚眾望。不久,浩君收到久違的好友理人來信道:“你已經脫胎換骨了。”
有個久嗜成癮的賭博者,常拿大筆錢往賭場揮,幾乎面臨傾家蕩產,還歸咎別人害他倒霉。他的舊識浩君見之勸道:“你何不轉個念頭用那筆錢去投資賭生意更有成就感? ”這個人聽後真的去投資生意,且生意不錯,感恩戴德地向浩君致謝。
小良的老師是一位作家,他寫作經常堅持作完全文方休。有一次他徹夜未眠,後來不支睡著。翌日,一覺醒來,發現耽誤了看醫的行程,未能及時醫治而導致病情加重,後悔地嘆道健康至要,不該恣無節制延誤治療。
老師告訴學生們說一些電器製造商將插頭製作得很粗厚,電線卻製作得很細薄,導致電線容易斷裂,還可能造成災禍,不顧全面,問結果會如何。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道:“不顧好客戶,客戶定不再光顧。”
小良的老師在觀看報紙時讀到天下著暴雨,一架直升飛機的駕駛員卻執意起飛,結果意外發生。他笑歎道:“雷公見之準在雲端呵斥:‘哼!怨爾本身!’”
回家的途中,老師遇到多年不見的故友,看他氣色不太好就問他是否不舒服。經過一番對話後,老師得知他的故友得重病卻因迷信不願入院就診,說不吉利,只管燒香拜佛,便笑勸他道:“如果你的病該入院就診就應入院,你這麼虔誠,神佛一定會附體在醫生身上幫你治好,可別把自己害得沒救才後悔。”他聽了信以為真便答應入院就診,方見好轉。
老師的鄰居中有個人只知吃喝玩樂,不思長進,常對人說:“幹嘛要那麼辛苦。”老師勸之不聽。後來遇到災害,財產盡失,便哭著說:“從現在起要努力了!”
在課堂窗外的街道上老能看到有人在抽煙飲酒,老師見之,語重心長地告誡學生們:“那些抽煙、縱酒或有不良嗜好者,不聽勸諫,不知悔改,最終得病得癌,唯有被他人評道:‘不自愛,自作自受。’,何不早回頭?”
勤奮篇
有失必有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為有價值的事物努力,定有豐富的生活成果。
以下為例:
寒窗中,學子優郎勤學不怠,苦盡甘來,榮獲冠軍,於頒獎典禮,上臺榮領獎狀。他慨然發表:“回望過去,多少辛酸,成就甘甜。因生命有限,無須強求學知一切,唯應學習可助己助人的事物,珍惜時間,克勤克儉,堅守道德,挫而不折,努力發展,永不氣餒,開拓美好的未來。”
一位母親見到兒子因學唱歌唱得不好而氣餒,諄諄地對他說:“不要灰心,仔細聆聽其抑揚頓挫與緩急輕重之變化,多聆聽欣賞,加倍練習,勤能補拙,熟能生巧,縱不能有餘音繞梁的天籟之音亦定會唱出進步動聽的歌聲。無論學何事,勤奮必生神。”兒子聽後照做,果然大有進步,高興地向媽媽道謝。
大惠正在四處尋找商機,在得知外國的一種新款自動傘在國外很暢銷後欲進貨,但考慮到其價格不菲而本國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高,就先放出幻影廣告測試,又親自不辭老遠地到各處調查是否有人欲購買。調查結果顯示因價格太過昂貴只有極少數人願意購買,利潤率不高,成本大資金又無法快速周轉,不如投資其它生意,從而放棄進貨該傘。經一番研究,大惠轉向投資生產一種新款食品,努力推銷,進而獲得豐厚的利潤,使生意得到好發展。
因在國內找不到好工作,子華遠赴國外工作,卻因生疏老碰釘子。為了了解陌生的事物和能較快完成眾多任務,他多次上網搜尋相關資料,仔細研究,終於熟悉當地風俗習慣並學會了使用一種先進軟件,他因此能更快地進行設計與編排,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時之外又被提拔。
經歷多次失敗且受傷變殘又因疏忽而遭竊數十萬元的大明,不再苦思計較已過的損失,知曉懊惱亦於事無補,只會促生白髮。他不因損失或失敗氣餒沮喪,有毅力,自力更生,熱心致力於教業工作,亦勇於投資新企業,吸取教訓,放遠目光,勤奮不懈,創出一片天地,迎來了大勝利。
某殘障人士雖然艱難依然努力生活創業。旁人見之評道:“他比那些自暴自棄,自尋短見,做傻事的健康的人更有價值!”
名利篇
人們追求名利無誤,但同時亦應考慮到健康、家人、道德、便捷性與可行性,選擇正當的路徑,方為好名利。
以下為例:
一所學院的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為了爭名經常缺眠,影響視力與患疾病。在學院任主任的父親告訴他:“努力好但也該有個限度,張馳有度。你這樣做得不償失,縱使得第一,卻造成了本體永久性損傷,苦了自身。校長就跟你截然不同。她的文章都請人代筆,無真才實學,為了保其位,阿諛奉承校董,校董每到就立即去攙扶他,別人都在背後說她閒話哩!"
古時有一名大將,功績累累,勇猛無比。有一次敵軍被殺得退入山中,部下們勸他勿再追擊,但他矜恃自負,明槍殺入,卻忽略暗箭,有勇無謀。
城市中,一些為了盈利不擇手段的缺德商人,有的讓工廠排放大量廢氣,有的使用難以化解的泡沫塑料或有毒物質作原料,污染環境與危害人命,遭人罵黑心,當受公正法律的制裁和受到環境與大自然給他與他子孫的回報。後來,老天開眼,其心果真接連黑化。
甲士先生生活開銷繁多,為免去昂貴租金,日後有後路,節約儲蓄,適當地投資房地產。之後證實其做法確實不僅對他有利,無需愁付租金,且有利於其子孫。
有一個外甥長期被姨舅欺負,亡母有份的地產收入分給他的份額不公,後終於向地方政府投訴,欺人的姨舅自知違法理虧終究妥協。他選對途徑成功地戰勝了姨舅,獲得了應得的份額。
古時侯,有一個兒子見父親犯罪舉報他,官見贊直。然賢者卻道:“骨肉至親互隱即直。若連至親皆可捨棄,亦可能為功名利祿背叛他人乃至國家。”
從前,有一名姓謝的商人,母親在他出生後就過世。他自幼被後母虐待,父親就把年幼的他從中國送到菲律賓,只讓他讀了四年書就跟當地商人簽約讓他當僱工,所賺的錢全部寄給父親及後母用,只供他吃住。他較懂事後就寄信給他父親說要轉移到工資較高的店工作,會寄更多的錢給他父親,父親相信他便同意。轉移到一間布店後,他如實地寄給他父親更多的錢,但同時亦能存起部分儲蓄。幾年後他跟人分生意,在過幾年後他開起自己的布店,後來成為一名有名望的商人。然而年漸老邁的他,子女無能,商品樣式過時不換又亂供客貸款,他亦頑固,為顧全顏面,不願將賠本的店關閉也不願改行,導致儲蓄大減,影響一家基本生活,落得有名無實。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企業家大通為新生用品企業的商品、服務、價格、地點、促銷活動等細心籌劃,立名得利。其以客戶為中心,融入實惠性、耐用性、新鮮性、多樣性、娛樂性、易購性、廣知性、禮節性、合法性等。在應對客戶的抱怨,他耐心聆聽客戶投訴,不與客户争論,以平息客户的怒氣為目標,知道争論并不能平息客户的怒氣,如果有錯誤就承认錯誤,如果没有錯誤就温和地向客户解釋,給顧客懷疑的權利,闡述解决問题需要的步驟,讓顧客了解進度,考慮補償,以禮相待,以友善和誠懇重獲客户的歡心。他考慮到客人們的喜好、大眾的價值觀,同時亦考慮到成本與利潤率以及物流管理,包括包裝、取貨、運輸、儲存等,以最便捷、最安全、且低成本的方法將貨物從供貨處運到受貨處儲存。此外,他又善待員工,不虧待員工,而得其為之盡心效勞。大通以正確的觀點制訂計劃,奠定好根基、樹立好形象、創出好品牌,超越競爭對手,贏取了客心。
心理篇
心理即認知、思維、記憶、想像、情緒等有意識的精神活動的總稱,是腦處理訊息的活動。認識心理及與其相關的概念有助於價值觀。
意識是對自我與客觀世界的認知能力,能察覺和進行思維、記憶、想像及情緒的狀態,是神經的反應。認知是通過感覺接受外在刺激或信息;知覺比較和區辨信息;思維處理信息或提取記憶中的信息,而產生認識和理解,獲取知識的精神活動。知覺是外界刺激作用於感官時腦對其的辨別和看法,對感覺進行解釋。感覺是客觀刺激通過感覺器官在腦中的直接反應。客觀是獨立於意識之外,不隨意念編而實際存在的。例如,光線、熱、氣、聲波、各種波等外界客觀刺激,反應出光色、溫熱、氣味、聲音、觸感等是感覺的層次;辨別和知道某顏色形狀間的差異、冷熱間的差異、某香臭氣味間的差異、某聲音間的差異、某軟硬物體間的差異是知覺的層次;知道是何種顏色形狀、知道是高溫或低溫、知道是何味道、知道是何聲音、知道是何物,並曉如何處理,如知道應選何顏色形狀、知道避開太冷或太熱的溫度、知道避開難聞的味道、知道是否要回應、知道要用力還是放輕等則是認知的層次。記憶即識記、保持和回憶的精神活動。保存的記憶為思維、認知、情緒等提供來源。
思維是對感覺、認知、記憶或想像中得到的表象或概念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的精神活動。
表象是察覺到的事物在意識中形成的形象。概念是對事物普遍特性的認識。換言之,概念即通過抽象方式,分析及概括事物的共同點,形成反映一群事物共同特性的標誌或思維兼知識單位,是含義的載體,以語言文字構成。無論翻譯成何種語言,若含義相同皆表達相同的概念。概念既是思維藉以進行的單位亦是思維的產物。表象是意識中賦予事物的具體化形象,而概念是意識賦予事物含義的一個詞或一組詞,以其來對事物產生認識。例如母親,表象即母親的身影,概念是子之生母,是自己的母親也可以是他人的母親。
概念分內涵和外延。
內涵是包括所有組成該概念的事物的特性,即其內容。比如“二“和“三”。其意思以純數目來解,二是一加一的和,三則是二加一的和。三大於二。但如果問三比二大,那為何二姐比三姐大?原因是“姐”這個概念,即比自己先出世的同胞女子,“姐”的概念加入“二”和“三”的概念,形成新的概念,二姐和三姐便有不同的內容,二和三變成次序的排列,第二先於第三,因此二姐比三姐大。另外,比如“價值觀泛論”這個概念,代表所有其內容,內容包括所有關於這個概念的特性。比如:“價值觀泛論是關於人事物的地位全面而概括的看法和評價的學說。”
外延是所有包括在該概念中的事物,即其適用的範圍。譬如“紅”的概念範圍是包括所有紅色的事物;“媽媽”的概念範圍包括所有生出孩子的母親。一個概念的定義或描述為適當的,如果描述的範圍和概念的範圍相符,即其描述範圍適用於概念範圍。譬如:“圓形是從中心到周圍每一點的距離均相等的形狀。”和“媽媽永遠只有一個。”,即為適當的概念。“人有翅膀。”即為不適當的概念。
分析和綜合指分別事物不同的特徵與組合事物相同的特徵。判斷即對事物的存在和屬性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維過程,表達判斷的語句在邏輯推理中為命題。判斷亦是斷定是非善惡等及事物的價值性的思維過程。
推理即由前提產生結論的思維活動,包括演繹、歸納、溯因與類比。其應符合邏輯,即應使用能推出保真或最佳結論的合理或有效過程的思維方式和規則。推理能讓人找出原因或得知結果,幫助人正確地評定事物。
演繹推理是給出正確或符合已知事實的前提必然地推出正確的結論的推理方式,以普遍原理推出特殊或個別事件的結論。因其能保真,為確定的邏輯。前提若為真,結論必為真。演繹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個判斷組成。
例如:
• 凡是人遲早都會死。
• 他是人。
• 所以他遲早也會死。
• 沒有完美無缺的人。
• 你是人。
• 所以你也不能完美無缺。
• 事實是客觀的。
• 想像不是客觀的。
• 因此,想像並非事實。
歸納推理是給出已知事實為前提,把後者全部歸類於此前提作為結論的推理方式,以特殊的事例推出普遍的結論,但因基於有限觀察不能確保前提若為真,所有結論必為真。若合理又不過度籠統即符合邏輯。
結論為較確定的歸納,符合原理的,例如:
• 人是有心的。
• 所以所有人都有心。
• 火是熱的。
• 因此,所有火是熱的。
• 過去的每一天,天都會有晝夜。
• 所以明天,天也會有晝夜。
結論為半確定的歸納,可被其他因素影響的或可能有特例,例如:
• 每年這個季節都很熱鬧。
• 所以今年這個季節會很熱鬧。
• 這款藥對所有看過的病人都見效。
• 所以這款藥對你一定有效。
• 這裡的出產的橙子很甜。
• 所以所有從這裡出產的橙子都很甜。
結論為極不確定的歸納,過度籠統的,不分析整體與組成分子的關係的,例如:
• 那是個慈善機構。
• 所以那機構的相關人員都慈善。
• 小時候他很調皮。
• 所以他長大後一定沒出息。
• 那些是古人所說的話。
• 所以都是不符合現代的思想。
溯因推理是憑知識推出合理的假設來最佳地解釋已定的觀察結果,以結果來推出原因,證實假設,或在証偽中找出合理的假設,產生結論的推理方式。溯因推理以個別觀察,找出普遍的原因,進而選出最適當的原因。此方式有別於由原因推出結果的演繹。若能合理地證實或証偽即符合邏輯。
例如:
• 他不喜歡跟人說話。
• 他容易害羞。
• 他喜歡獨處。
• 他喜歡安靜。
• 他內向。
• 不喜歡跟人說話、容易害羞、喜歡獨處、喜歡安靜等都是內向的人的特徵。
• 他擁有這些特徵。
• 所以他內向。
• 這個小孩子很不聽話。
• 這個小孩子一定是被父母寵壞了。
• 被父母寵壞的小孩子都很不聽話。
• 所以這個小孩子一定是被父母寵壞了。
• 今天這條大街交通特別阻塞。
• 有可能是:前面發生車禍;隨處泊車;街商交易;節日活動。
• 前面發生車禍的現場尚未清理可能阻礙交通;隨意在路旁泊車,或隨處泊車供乘客上下車,可能阻礙交通;街頭販賣導致人擁擠可能阻礙交通;節日活動的遊行群眾可能阻礙交通。
• 如果隨處泊車,以前常見也沒像今天交通阻塞那麼久;這條大街沒有街頭商販;今天並非節日。
• 其它的都不太可能,所以應是前面發生車禍。
類比推理是以兩類事物的類似之處為前提,推出其它屬性亦相同的結論的推理方式。類比推理是先比後推,其間亦經過歸納方式。類比推理則是以特殊事例推出特殊結論,其則以特殊事例推出特殊結論。通過比較兩類事物後,因具有共同屬性,歸結其它屬性亦相同。類比推理具或然性,即使前提為真,結論未必為真。若只用事物的表面的相似之處或偶然的相似之處來類比而不顧及本質性,便不合邏輯,因其作法會嚴重偏離結論的可靠性。
符合邏輯的類比,例如:
• 風是流動性的,水也是流動性的。
• 風可以通過那個洞,水也可以通過那個洞。
• 人有生命,有器官,鼠也有生命,也有器官。
• 以鼠作試驗品,如果能毒死鼠,也可能毒死人。
• 人和鳥都是有意識的生物。
• 鳥求自由,有高飛之意,人當然也會求自由,有上進之心。
有失邏輯的類比,例如:
• 人有心,花也有心。人是活的,花也是活的。
• 人有意識,花也有意識。
註:人的心與花的心本質不同,雖花與人同樣是活的,但人是血肉之驅,花不是,且人有腦,花沒有。意識是由腦而生,因此花沒有意識。
• 地為下。低下、劣、髒等含下義。玷汙有使對方變低下、劣、髒之意。
• 地是低下的、劣的、髒的,觸碰到會被玷汙。
註:地所以說為下是因人類萬物皆棲息生長於其上,下有多種含義,應分辨其含義,不可混淆。此外,觸碰到低下的、劣的或髒的東西也不等於被玷汙,玷汙是汙辱的意思,地只是無生物,不能汙辱到人。
• 人活的時候有水分,死後解化如土。泥土是含水分的土。
• 人是泥土造成的。
註: 人死後雖會解化如土,但與土的性質不同,且並非只有泥土含有水分。
部分符合邏輯,部分有失邏輯的類比,例如:
•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水曰潤下,謂水向下滋潤;火曰炎上,謂火向上燃燒;木曰曲直,謂木可彎曲伸直;金曰從革,謂金可改造成不同形狀;土爰稼穡,謂土可供播種收穫。潤下作鹹,謂海水滋而鹹,借指滋潤有力;炎上作苦,謂物燒焦變苦,借指炎熱受苦;曲直作酸,謂木之果帶酸味,借指無常而酸;從革作辛,謂融金屬有刺激的味道如辛味,借指鍛鍊辛勞;稼穡作甘,謂穀物可煮成甘美食物,借指勤有甘食。另外,水代表活化;火代表毀滅;木代表生長;金代表練制;土代表培育。
• 五行相生相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乾暖,鑽灼能生火,故木生火;火能焚木,木焚後成灰,灰即土,故火生土;土聚成山,有山必長石,而土石中含金屬礦物,故土生金,故土生金;銷金能生液,故金生水;水潤澤能生木,故水生木。樹木可扎根破土,故木剋土;堤壩可阻擋水流,故土剋水;大水可撲滅火焰,故水剋火;炎火可熔化金屬,故火剋金;刀具可斫伐樹木,故金剋木。
註:中國古代認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相生相剋,使宇宙運行變化。五行也是對宇宙間事物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以代表意義來論,所舉的意義合宜。然而,言宇宙萬物皆由代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相生相剋而運行變化及以五行為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便太過牽強。相剋尚合理,相生便有問題。獨木不能生火;獨火不能生土;獨土不能生金;獨金不能生水;獨水不能生木;必須與其它隨機或可變性的因素配合。雖鑽木可取火,火焚木可生土,但火與土並非只有此法可生。金與水的性質根本不同,不應抽象混談。至於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亦忽略了氣體元素。若用可變性的事物來進行類比推理,即歸結萬物皆有五行構成或因其相生相剋而運行變化,便有失邏輯之法則。
續道其餘與精神活動。想像指不通過感覺器官而利用記憶在意識中隨意編成的非現實形象的精神活動。換句話說,想像是改造記憶的表象而創造出異形象的精神活動。若想像通過思維且思維合理將可構成合理的形象。應分辨想像創造的世界與感官感到的世界方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情緒是對事物或本身身體狀況通過感覺、認知、思維、記憶、想像等產生的心理反應的精神活動,如喜、怒、哀、懼、愛、惡、欲等。情緒通過思維的時間可以是長的,如想了很久依然對父母的離去而感到難過;也可以是被掠過的,如得知康復的消息驟然而喜,因在已經過感覺、認知、思維的記憶中渴望康復,而得知康復的消息後,即直接做出歡喜的反應。思維如果合理,亦會產生正確的情緒,如想了一想還是不應該對這點小事生氣。
另外,性格產於心理。性格即人在環境中一貫的態度,由情緒和行為反映或表現出的特性。換言之,性格是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合,包括思想特徵、情緒特徵和態度特徵。態度是人對人事物的看法和採取的主張和行動。性格之例如認真、孤僻、嚴肅、友善、幽默、熱心、冷漠、開朗等。人對未來的態度可分為樂觀與悲觀。樂觀主義者胸懷開闊,對前途或事業充滿信心和希望,遇挫折會振作,常懷快樂的心情。悲觀主義者胸懷狹窄,對前途或事業缺乏信心和希望,遇挫折會頹喪,常懷悲哀的心情。論其優劣,人生在世,樂觀亦過,悲觀亦過,若保持樂觀,讓自己開心些亦更有機會發展出光明的未來。人格是性格與氣質的總合。氣質是人天生的和內在的人格特質。天生指先天的或遺傳的。內在指本身固有的和潛在的。氣質分外向與內向或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消冷型等。氣質雖說是天生的,但亦可受影響而變化,尤其是幼時家庭與社會環境的影響。性格與氣質相比傾向於人們的決斷。通過自身修養,使學問和品德兼優,亦可養成某種外在氣質。此即打扮和舉止的品質表現,如優雅或粗劣。
精神是感覺、認知、思維、記憶、想像與情緒等有意識能力的總合,乃腦之能。心理過程若思維合理,心理狀態即佳,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亦會有更好的收穫。
心理病患者或知錯但難以自拔者若以真理、美德與正益為準則慎重衡量其舉之利弊,以真理、美德與正益為自控的原動力,不去理錯誤與有害的想法,勿害自己受累,堅持去做有價值之事,將能助其糾正錯誤的想法和行為,是為大價值。
患者應明白與堅持只有符合真理、美德與正益方是應行的有價值之事,不要去做無意義,不符合真理、美德與正益之事。正益為符合真理和美德的實在利益。如果思想要被扭曲的心理強迫去做有違真理、美德、正益的無價值之事時就要想:“我不會被你捉弄。”要自治,不要為虛幻的事煩惱,勿拿火自焚。明白已過的悲傷之事已不復存在,已不能影響現在,不用去想它,即使想起亦應無動於衷;明白欲做的錯事不合真理、美德、正益,有害無益,只會損害自己;明白所要做的錯事與所想之事兩者之間並無關聯;明白幻覺非真實;明白做無謂的事只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明白做壞事只會玷污自己。轉變念頭,糾正本身的錯誤,將心比心,討厭做無正益和不道德之事,放棄做無正益和不道德之事,方為大智者與勝利者。
舉例而言,重複洗手的病人,可能原因是以往手髒直接拿食物吃,吃壞肚子;或者曾被人笑手黑,過度對自己反感;或者被某影片的故事如無瑕主義影響;思想激烈化而演成心理疾病。他應看清楚和想到現在的手真的不髒。無論何時都不要被心理強迫去做不合真理和道德規律的不正常之事,了解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不會受過去的影響,所做的事亦不會受到任何所想到的事影響,即使想到亦知道不會被影響到,並無關聯,不用去理會。此外,明白影片故事純屬虛構,世上並無全美者。吹毛求疵、尋瑕索垢、不知滿足只會使自己痛苦。不受過去的任何陰影影響,心境永如陽光晴朗,勤於正德事務,人生即幸福。無論何種原因,要知道那只是想像而已,與真實並無聯系,想像是虛幻的,而虛幻是不存在的,若重複不應重複之事只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害了自己又會被笑不正常,反而不好,即使一次亦無需重複。
又如強迫地進行無謂的計算或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患者應知到這麼做並不能彌補任何過失也不該作為不去做一件事的交換條件,純粹只是在浪費時間與精力,不算也不會影響到任何事情。心要堅強,不需要任何安慰也不要給自己定下有害的條件。改變錯誤的心理,從現在做起。
另舉一例。某人物件觸碰到不想觸碰的討厭的壞地方覺得被汙壞了而生氣,但他應清楚那物件其實並沒有真的壞,觸碰到不等於被汙壞,覺得被汙壞只是想像而已,不能起任何影響,不應聯想到那個地方,那物件根本沒有被影響到,勿被虛幻和曲念束縛,應脫離虛幻和曲念,做一個心理健康的聰明、豁達的人,不必生氣。若一件事物不存在卻說存在而為之傷神,即不明智。應分辨真實利益與幻想利益,須明智,超越幻覺,不須為幻覺發愁,勿為小事煩惱,不受邪念誘惑,只做符合真理、美德與正益之事,明白欲重複之事或欲行的與所想之事並無聯繫以及欲做的有逆道德之事是不應行的而糾正之。
家庭篇
有父母呵護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愛護父母如同父母愛護子女是人應盡的責任亦是應為的有價值之事。子女之命為父母所給,是有感情思想的生命體,因此應養育好子女,子女亦應報答父母,方能享天倫之樂。
古時候,有一個兒子甚凶,父親實在拿他沒轍便四處諭人兒子有多凶惡。有一個朋友對他說:“常言道家醜不可外揚。再惡終究為親生骨肉,且兒子凶惡亦為父親教導監督無方,應以情理化之。”父親聽後決心改好兒子。一天,父親把兒子叫來對他說:“若你不變好,我將絕食。要行善積德方有福啊!”母親在一旁也說:“我們只希望你成為一個可受人敬愛的好人。只要你能變好,我願意用我的生命來換。”兒子毫不在意地答:“那是你們的自由,我就是這樣改不了。”兒子沒理他父親和母親,認為他們在開玩笑。但一天又一天過去,兒子見父母愈來愈消瘦無力。到了第七天,兒子見父母昏厥動了心,帶他們到醫院急救。之後,兒子痛改前非,成為一個傑出的人才。
兄弟姐妹如同手足,應念手足之情,互相幫助,而非互相爭鬥。
以前,有幾個兄弟姐妹,在父母生前,就因父母有所偏袒而不太和睦。父母過世後,留下了一筆財產但未留下遺言,他們因而爭起財產繼承權。最後,儘管已婚的姐姐請求說她也是父母的女兒也要分她一些,兩兄弟執意以兒子應繼承更多、單身的女兒次之、嫁出去的女兒即使貧窮亦不應獲得的風俗來進行分配,單身的姐妹也同意了。因此,兩個兒子與單身的兩個女兒瓜分了父母的遺產,已婚的次女雖家庭貧苦,卻沒有分到任何遺產,雖然如此,她也不願再與他們爭奪。不久之後,兩兄弟的生意卻遭遇破產,單身的兩姐妹生重病幾乎花盡錢財,而次女靠自家的努力有所積蓄。她去探問她的兄弟姐妹,應求亦盡微薄之力幫助他們。他們看到她如此重情義都後悔當初那樣子對待她,感嘆道有她這樣一個姐妹真好。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果真如此?須曉人並非鳥,且智慧與意志力高於及大於鳥。成為一家是雙方所作出的決定亦為一種緣分。一家人應互助共度難關,休戚與共,苦中亦結甘果。
戰亂時期,有一對夫婦因戰火分隔。妻子回娘家時所處之城被他城進攻,城主見兵隊無力抵抗,一邊令人關閉城門,一邊向外求助。但幾個月援軍遲遲未到。城內開始缺糧,百姓飢餓。丈夫不得聯絡妻子,但依然不棄。他組織團體向各城求助,終於打動一城城主前去相助打敗敵軍。丈夫終與妻子重逢。之後不久丈夫卻意外中奇毒,不能動彈,危在旦夕,妻子帶他遍求名醫,悉心照料,最後得以康復。他們白頭偕老,家庭幸福。
信仰篇
古來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信仰,但如果因信錯而做錯便不好,即應糾正錯誤的信仰。
宇宙形成前一片混沌,在陰極力與陽極力互合,集中於一點,密度與溫度達到最大限度時發生了宇宙大爆炸,產生了時空,充斥著微粒和能量。大爆炸後氣溫逐漸冷卻,所產生的微粒聚合。經過漫長歲月,日月星辰及世界定型。神生於清水,魔隨生於濁水。神喜正氣,欲理世界。魔喜邪氣,欲曲世界。神欲開道,魔欲阻道。神造益禽瑞獸,魔造毒蟲野獸。神魔不合而大戰。
魔放出暗羅陰箭,上千萬支陰箭穿山射向神,神張開空明盾,箭遇盾皆立化七彩光消逝。魔繼吐出迷懷鋒霧,籠罩乾坤迷醉身心之霧,彌布著削鐵如泥的鋒刃攻向神,神呼出靈勝仙風,清妙之風瞬間風化消空一切,神隨散去靈勝仙風。魔放出巨量的食魂巨獸衝向神,造成山崩地裂,神發出太和正地,至密至堅,無窮壓力鎮平崩解食魂巨獸群,神隨解去太和正地。魔散放炎石魔熱,熔蒸山河,神發出奇雪寒冰,至寒不化,凍結炎炎山河,摧滅炎石,化去魔熱,神遂消去奇雪寒冰。魔放出烈菌魔物枯竭破壞眾水風土生物,神放出活元妙水,浩若大洋之仙水遍布世界,消滅烈菌魔物,復活生物,使大自然恢復生機,神遂收去活元妙水。接著,魔放出毒芒天怪,其散發著劇毒芒鋪天蓋地地飛向神,神發出神雷飛電,莫大的青色閃亮永久電流照耀天地,伴著超級雷聲瞬間化空一切,神隨後消去電流雷聲。魔再放出太陰摧世彈擊向神,同時欲摧毀世界萬物,神發出御天聖火,如太陽中心熾熱且永不滅的金火瞬間將其化空,神隨後熄火。魔又啟黑冥洞欲吸神,引力頓時導致山碎海飛,地球將被吸滅,然神卻安然不動地放出逸星球,其斥力排空一切物質並彈開所有引力,射入黑冥洞,黑冥洞隨之消失。神隨以真極力發出金鑽光色的正慧聖神光射向魔的幻絕力所發出的黯紫光色的邪昧魅魔光,其間,伴隨金鑽光芒外化出的無數巨大的堅金與鑽石打碎黯紫光芒外化出的無數巨大的黑玉與紫晶散布世界各地,兩股巨大的力量相撞震動宇宙,神終以正慧聖神光打敗魔。
戰勝魔後,神以靈氣注入泥土造人,人即成萬物之靈。魔見欲毀之便興起大洪水欲淹沒大地人類,洪水逐漸懷山襄陵。神見之以定光止水法止住大洪水與動亂並鎮退魔。神為使人類懂自治,教人開鑿水道自行治水又教人類耕種及生火煮食。之後,神為考驗人類,使人類能夠各自獨立成長,從一開始自然的相同語言,轉授與他們各各不同的語言,讓他們在世界各地發展。然魔殘存之氣又時常惑亂人,神乃持啟明燈塔引導眾生,此神塔有無量時空,能生太玄明境化解心魔。信奉祈求於神者將得到神的守護,眾邪不侵,並賜予其幸福與死後靈魂永樂。
諸如此類的神話傳說,若以揚正遏邪的目的看是有價值的故事,但應辨別真假,不應著迷。
經院哲學論一切事物的存在均有其原因,因此必須有一個不受其它事物所影響的最初原因,而獨特的上帝就是這個最初的原因,以此來論證上帝的神性,且言一切事物皆有其神性,每一個事物的原因必有更高的神性,因此最原初的動因即上帝具有最高神性。然而此論據卻不能排除其它非神性或非上帝為最初原因的可能性,而且也無法證明一切事物具有神性以及神性的真實存在,論點所說的事物的神性可以僅僅是將精神神祕化,或者說只是意識和氣力。另外,即使論上帝是善的,擁有所有的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善,而上帝擁有此特性,因此上帝存在,但是上帝以及其特性說法的來源卻可以是人為杜撰的,世界各地自古就有許多與上帝異名的神,作為善的人格化,而且也不能說存在本身是一種善,因有惡的存在,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惡而並非善。
那些神造世界與造人的故事多與事實相悖,亦不曾提及恐龍,想必因當時尚未發現恐龍遺跡。現實也許是殘酷的,但與活在美麗的虛幻世界相比更有價值為之努力。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為世界的本原,或理先於世界而存在,世界是意識的產物,被感知所以存在。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為世界的本原,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意識是物質存在在腦中的反映或產生的相符現象,存在是被認識的。二元論是認為世界由兩種獨立元素或方式組成的理論,相對於一元論。其認為物質和意識相互獨立,或有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感官世界是感官感覺到的世界,是智慧的形式或理想的複製品。理念世界是智慧的形式或理想的世界,永恆不變。例如說到馬時,沒有指任何一匹馬,馬的含義是永恆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存在於感官世界的馬會死亡。二元論者亦認為人有靈魂,靈魂藏在於肉體之中,是靈魂產生意識,有身體所處的物質世界,亦有靈魂所處的精神世界。
論唯心主義,其言世界是意識的產物,若世界產於意識,為何在無意識生物以前宇宙早已存在?另外,理是人認知到或發現到的事物的規律與是非的標準,也就是須有世界和事物才有理可被認知或發現,而非理先於世界而存在。論唯物主義,其言意識是腦對物質存在的反映或者說客觀事物作用於感官而產生的認知過程,一切現象或狀態是物質運動的結果,靈魂不存在,可經觀察驗證,但亦應待解開宇宙中諸多未解之謎,方宜下定論靈魂真的不存在。此外,二元論的理念世界所說的一切應只是代表感官世界事物的概念或由腦中產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而並非感官世界是理念世界的複製品或影子。例如,馬本來就存在,人們認識牠後,將他取名為馬,因而有了馬這個概念,而非馬這個概念複製出客觀世界的馬。至於二元論所說的靈魂與物質獨立存在,其所言的靈魂終究還是一個未被證實的概念。若因相信死後有靈魂所屬的世界,只注重某宗教的修行方法,把現實的一切寄託於另一個未知的世界,而忽略現實的客觀物質世界,只會變成一個活在虛幻世界的廢物而已。若過度注重現實的客觀物質世界,導致極端享樂主義,而忽略精神的修養,不講理,不講道德,則會導致生活甚至社會的惡劣狀態發生。由此可見,無論相信哪一個,只要合乎理,合乎道德,保持正善的精神或者說正善的思想,努力地生活於現實的客觀物質世界即是最好的。死後若靈魂真的屬實,若靈魂世界真的存在,亦會歡迎人們的靈魂前往。
宗教主張信仰,然而是否有價值須依所信之內容而定。譬如,若只言神造世人抑或佛神通廣大,信、拜或供奉即可得救、受保佑,或者言神至高無上,統治一切,不信奉便有災臨,因其缺乏客觀實證,這般話即無價值。若更言不信者將被逐被殺,欲欺害人命更不合道德,不應奉行,當矯之。但若言行善上天堂或極樂世界,行惡下地獄,此類警語以警戒人行善勿行惡,勸人向善,即有價值。
對父母雙亡的孩子道過世的父母會保佑他,無論真假,給孩子一點因失去父母而悲傷的安慰,使之不致於過度傷心而能振作開來即好事一樁。
永遠珍惜時間行有價值之事,快樂即在彼方。